河北制造,如何向“智造”演进
河北制造,如何向“智造”演进
近日,我省举办了首次“制造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经验推广活动,表达了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我省制造业升级的决心和愿望。
会上,企业代表将关注焦点之一放在了智能制造上。《中国制造2025》也明确指出,要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
作为一个工业总量在全国排名第六的制造业大省,河北在智能制造的道路上,有了哪些探索,人们又希望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为这一产业发展带来怎样的改变?
传统制造企业试水智能制造
当各界都在热衷无人驾驶汽车时,河钢唐钢公司研发出了无人驾驶的天车。
作为安装在高架轨道上运行的一种桥架型起重机,天车被广泛地应用在仓库、厂房等处。河钢唐钢公司运用传感器、车辆识别、三维定位等技术,对传统天车进行了智能化改造。
改造的结果,不仅最大程度地优化了库区人员编制,减少70%的人力,还实现了智能分配库位、优化行车路径,确保库区空间的合理使用、出入库管理的有序高效。
这项改造,只是河钢唐钢公司高强汽车板智慧工厂建设的内容之一。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而今智能制造体系架构初步形成,在提升客户满意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等方面成效明显。
专业人士分析,随着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与先进制造技术的不断深度融合,全球兴起了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变革,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日益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相关行动在国内先进地区已经展开,如上海提出要打造国家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区和全球先进“智造”高地,广东提出要创建“互联网+先进制造”示范区。
在河北,智能制造也进入了众多传统制造企业的视野。
省工信厅厅长龚晓峰认为,河北是制造业大省,巩固和增强我省制造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就必须借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促进我省工业由大变强。
2016年,省工信厅重点培育了34个“制造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其中智能化生产项目有8个。
今年6月6日,河北省“制造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经验推广活动现场,这8个项目中,有6个成为首批河北省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示范项目,其中,既包括河钢唐钢公司这样的钢铁企业,也包括富智康精密电子(廊坊)有限公司这样的信息技术企业。
走上智能制造道路的河北企业,有的还成为了全国的示范项目。去年7月,工信部公布的2016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中,河钢唐钢公司申报的“钢铁企业智能工厂试点示范”项目,成为全国钢铁行业唯一入选项目。
今年6月7日至13日,工信部对2017年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拟立项的项目进行公示。河北有3个项目进入名单,分别为神威药业的现代中药制造数字化车间、乐凯胶片的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隔膜智能工厂项目、中铁山桥的轨道交通关键部件数字化车间新模式应用项目。
新技术正催生出新模式新业态
“在方便面产业全行业效益下滑的情况下,我们依然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率。”当多数河北企业刚开始关注智能制造时,今麦郎面品有限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则表示,他们已经尝到了互联网技术带来的甜头。
近年来,方便面行业遭受的多重压力凸显,2013年,今麦郎公司开始向互联网技术寻求突破,启动了智能工厂和产供销云平台的建设。
该企业在全国38个工厂的车间、仓库及外围安装了上千套高清视频系统,实现了对全国各生产现场的实时巡检,使每批产品的生产过程都有可追溯性。同时建立的在线数据传输系统,实现了对每条生产线上20多项关键工艺在线参数实时监测。而产供销云平台的建设,则把旗下所有工厂的资源整合起来,降低了运营成本。该企业原来在全国有30000多工人,而今用工数量已经下降一半。
伴随人口红利的消失,人力成本在制造业成本中的占比越来越高。由此,“机器换人”已经成为广东等沿海省份制造业发展的优先之选。而在河北,制造业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也开始了相关探索。
富智康精密电子(廊坊)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他们于2016年3月启动的镭射智能化生产模式,用机械手代替人力,节省了90%的人力。
智能制造给河北制造业带来的不仅仅是成本的降低。
省工信厅两化融合处处长马蕴介绍,我省通过培育省级“制造业+互联网”试点项目,已经使相关企业在促进研发创新、降本增效、质量提升、服务转型等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
石药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该企业的制剂生产执行管理系统(MES)项目,推动企业在生产过程规范化、制造过程可追溯等方面取得突破,适应了国内外市场对于药品监管的新要求,有助于企业产品走进国际市场。
据了解,该公司的这个项目,已经分别在3个车间实施。在这些智能制造车间,计算机代替手工称量,增强了制剂剂量的精准度;物料条形码扫描管控,可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差错……类似举措,大大提高了国产药的稳定性和均一性,促进了国产药替代进口。
“广义智能制造,不仅仅是指生产制造环节,它还贯穿于产品的设计、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专家指出,《中国制造2025》框架下,已经实施的智能制造专项,支持企业利用互联网对接用户需求,采用个性化定制等智能制造技术或模式进行改造。
马蕴则告诉记者,河北推动“制造业+互联网”的相关工作,已经带动了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智能化生产、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发展。
研发力量建设成突破关键
2017年,省工信厅优选了100个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重点项目进行重点培育。同时还提出,到2020年,力争培育示范项目100个,智能工厂(车间)1500个。
围绕智能制造,河北企业在智能装备、智能车间、智能工厂三个层次分别作出了探索。
河北博柯莱智能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依靠其自动化立体仓库智能车间的研发生产,成为我省少有的进入智能装备领域的制造业企业之一。
该公司研发的由高速堆垛机、自动穿梭车、码垛机器人、高速分拣机、智能输送线等软硬系统组成的智能化立体仓库整体解决方案,实现了输送、分拣、码垛、存取全流程自动化控制和信息化管理。据介绍,该项目已获得10项专利,近三年成功实施十多个案例,实现销售收入超亿元。
“博柯莱公司所取得的进展,不仅有益于企业自身,对于整个河北,也有重大意义。”专家介绍,我国的智能制造,存在着所需的关键技术装备受制于人的问题,因此,聚焦感知、控制、决策、执行等核心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已成为我们发展智能制造的首要任务。
就此,国家层面给出的路径是,要依托重点领域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的建设以及传统制造业智能转型,突破五类关键技术装备,开展首台首套装备研制,提高质量和可靠性,实现工程应用和产业化。
其中的五类关键技术装备,包括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
这些领域,就是河北企业发展智能制造的巨大空间。
坐落于南皮县的惠邦机电,因其智能焊接车间,被省工信厅列入了示范项目培育名单。在该企业用来生产新能源动力汽车电池安全防护外壳的车间,科研人员自主研发了国内首条九轴龙门式机器人柔性焊接生产线。在这条生产线上,待焊接的产品一次完成装夹,避免了二次定位造成的加工误差,加工时间缩短50%以上,产品一次成型合格率从95%提高到98%。
专家认为,这将对当地的五金机电产业集群的产业升级发挥引领作用。
按照国家的部署,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是智能制造的题中应有之义。除此之外,发展智能制造,还包括在重点企业推广关键工序智能化、生产过程智能控制,在重点领域积极建设智能工厂或数字化车间等。
就此,重视研发力量的建设,成为河北制造业立足智能制造领域的关键。注册资本只有2000多万元的博柯莱公司,组建了一支近30人的技术研发团队,分设技术一部、技术二部、机器人事业部、柔性输送事业部等4个信息研发部门,从事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研究。
鉴于河北制造业的既有基础实力,专家建议,河北企业可以视线向外,一方面利用国家力推的中德智能制造合作项目发展自己,另一方面也可以考虑通过海外并购,实现弯道超车,快速发展。
- 上一篇:张家口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在深圳举办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高 2017/6/20
- 下一篇:走进宏都 2017/6/19